时间:2024-05-14 02:39来源:易车网 阅读量:15358
小米SU7在吊足外界胃口后终于在3月28日上市,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
几个月铺天盖地的价格竞猜终于落下帷幕。小米发布会后晒出的大定数显示,4分钟1万台,27分钟5万台。
需要说明的是,这5万大定订单中,除去5000台限量的创始版车型,消费者可以选择在7天犹豫期内更改配置或者退款。也就是说,真正准确的第一条战报还需要再等一周才能出炉。
但这样的成绩也大概率已经超过了雷军和小米此前的预期。小米第一款车的参考系,是一年在中国卖出接近15万辆,全球超过50万辆的特斯拉 Model 3。
从配置来看,小米SU7和近两年大部分新车上市的感觉相似,在主要性能、配置方面拉满或接近拉满,如果把各个性能拉出来一一比较,能更明确地知道SU7的强项与弱项。比如主要电动性能与核心竞品的对比中,SU7几乎所有参数都领先特斯拉Model 3,但仍有一些维度落后于3个月前上市时的极氪007。
而雷军在发布会上提到的几类目标用户,第一类也正是在观望Model 3的消费者。在官方介绍里,SU7可以提供更好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体验——后者其实是特斯拉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里,由于数据采集等复杂原因,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相关功能还无法在国内落地。
至于那款售价接近百万的保时捷纯电轿跑Taycan,小米应该从来没有把它真正当成过对标对象。它只是在风阻和审美的角度,为后来者做了一个纯电车型的外观参考。要知道,根据相关市场调研,Model 3的用户里,有相当一部分的购车原因来自于外观。
第二类用户,小米则瞄准了传统豪华品牌BBA的“34C”车主。易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2026年,中国车市增换购趋势明显,增换购的主导地位有望升至80%。小米用更好的能源经济性和更低的品牌溢价两张牌,瞄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
很难说,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里,小米和中国造车新势力们是否打赢了第一场战役。但至少从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相应政策里可以看出,中国新势力已经在产业层面引起了它们的重点关注。对比苹果公司历经10年,砸下数十亿美元但最终放弃造车,小米仅用了3年,首款车就能量产上市,又是何等幸运。
当然,小米首款车上市,并不等于小米造车就此“顺了”,而是接受市场考验的开始。都说造车很难、行业很卷,既要有资金、技术和人才,又要有跑马拉松的定力、耐力和后劲;既要大胆创新突破,又要尊重行业规律。小米汽车成不成功,相信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