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1 00:00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0729
比克
郑少娜
今年1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达3009.4万辆,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岗位需求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稳定就业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时代商学院统计发现,截至2023年底,国内共有14家整车上市企业,员工总数约为134万人。其中,仅比亚迪(002594.SZ)一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就超过70万人。
从ESG角度来看,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衡量汽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表现的核心议题,而薪酬待遇又是雇主吸引和激励员工最直观的手段。
因此,时代商学院以薪酬待遇和员工流失率等指标为依据,给出了14家上市车企的最佳雇主排行榜,如图表1所示。
平均人员规模近10万人,员工流失率同比有所改善
如图表2所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14家上市车企中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为比亚迪,超过70万人;其次为上汽集团,超过20万人;人员规模最少的是海马汽车(000572.SZ),仅2015人。
从图表2可以看出,车企的员工数量与营收规模关联性较强。2023年,上汽集团的营收最高,比亚迪次之,分别为7397.41亿元、6029.50亿元;海马汽车的营收最低,仅为25.51亿元。
截至2023年底,中国14家上市车企的员工总数约为134万人,平均每家车企的员工数量为9.57万人,接近10万人,是同期A股上市公司平均员工规模的17倍。
庞大的人员规模,对车企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那么,各家车企的员工流失率表现如何?
如图表3所示,2023年,14家上市车企中有10家公布了员工流失率,平均值为14.4%,同比降低了1.8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汽车、比亚迪的表现最好,其员工流失率均不足3%,且均呈下降态势,同比分别下降0.87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
人均年薪超20万元,理想汽车接近同行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造车新势力企业盈利能力尚不稳定、员工流失率较高,但其薪酬待遇却在上市车企中名列前茅。
如图表4所示,2023年,公布员工薪酬待遇的上市车企有12家,人均薪酬的均值为23.43万元,中位数为20.47万元。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W的人均薪酬最高,达44.76万元,是同行人均薪酬的1.91倍;零跑汽车(09863.HK)、北汽蓝谷(600733.SH)紧随其后,人均薪酬分别为37.35万元、36.81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家车企的主营业务均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之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薪酬待遇水涨船高,造车新势力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更是“重金求才”。
2023年,在公布人员薪酬待遇的12家上市车企中,有9家企业的人均年薪进一步提升,占比在四分之三。
与新能源汽车相比,比亚迪、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老牌车企的人均年薪则排在末位,2023年分别为12.83万元、14.69万元、17.23万元。
但在高管薪酬待遇方面,老牌车企则断档领先。如图表4所示,2023年,比亚迪、吉利汽车、上汽集团金额前三的高管薪酬合计分别为3777万元、2491.9万元、1210.51万元,在公布该项数据的11家上市车企中排名前三。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