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06:17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7178
在投资界,耶鲁大学母基金堪称传奇,最近十年间其年回报率为10.9%,较之平均回报率高出3.0%。关注长期、保持耐心,是其核心原则之一。
12月3日,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的“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其目标正是要引导子基金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复旦此次主打“科创”的母基金有何亮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复旦科创母基金负责人孙彭军。
所谓“母基金”,即“基金中的基金”,其不投资具体项目,是一种专门投资“子基金”的基金。
“复旦科创母基金的标识度,主要来自三个维度。”孙彭军介绍,一是学科特色,复旦大学以基础研究见长,在生命科学、新一代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迸发出的原始创新较多;二是成果转化生态,更多强调开放、合作和协同;三是运作机制,更加强调“市场化机制、专业化运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为何开放、合作和协同如此重要?孙彭军认为,基础研究是成果转化的基座,但要迸发出新质生产力,光靠大学自身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是不可行的。
从一个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个产品,其路漫漫,把这条路走通要有很多“风雨同路人”。孙彭军说,只有“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才能帮助重大原创成果最终实现完全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他们希望找到乐意做科学家长期“合伙人”的资本,“不单单是钱,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赋能”。
创新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之一,“复旦科创母基金”筹备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尽管高校每年产生的专利量很高,但在转化端存在结构性‘堵点’。一个很棒的科研成果,往往几年过去都没有转化成新质生产力。 “我们成立基金不是赶时髦,而是感受到了这一‘堵点’及其背后的社会需求,从创新端到产业端还没有全链条打通,我们想有所作为。”孙彭军说。
有所为,是要做“大文章”。
“基金以复旦为名,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但我们不是只投复旦,更不会做‘小圈子’,而是面向全球挖掘最为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
有所为,是要“破堵点”。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直投基金偏好投资能尽快上科创板的项目,往往对于前沿、早期成果关注不够,要等产品出来了、市场明朗了、团队稳定了才肯投。‘复旦科创母基金’就是要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满足国家科技创新所需。”
有所为,也是想要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
“斯坦福大学附近为什么有这么多创业公司?因为有一个正向的生态,科学家创新氛围浓厚,周围聚集了真正理解科学家的早期资本、专业管理人才、知识产权律师等。”
孙彭军是一位有着十年经验的资深成果转化人,趟出了一条有复旦特色的“从1到10”转化之路。“相比十年前,大家的观念在转变,学校对知识产权从保障上完全打通,上海也布局了现代化科创与产业体系。往前走,我有信心”。
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出席启动仪式。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